默认卷(TY)1/199章
第一部 捕狐者 (一)
“再近一点,再近一点。”许伟心里面告诉自己,今晚无论如何也要摸清这个洞穴里到底有没有棕眼儿货。已经在这个点守了两天,无论是补给还是身体都不允许他再耽搁下去。
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以他的经验判断,这只母狐狸应该是第一次产崽儿。因为它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极其灵敏,哪怕自己一点点细微的姿势变化都会引起它的警觉,这种情况就连自己这个十多年的“行内高手”都有点难以对付。
许伟,中等个头,方脸短发,在厚厚的白色防寒服严实的包裹下,仅露出的半边脸呈现出一种经常处于极寒环境中所特有的棕红色,尽管才三十六岁,可是因为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无论是性格上的沉闷还是容貌上的苍老,竟与城里那些五十多岁的“后宫老板”不相上下,难怪行内这些人见到他都会尊其一声“许爷”。
许伟在“捕狐者”这行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高手,被称呼一声“爷”也很正常,他的师傅查三爷在没失踪之前就是行内的瓢把子,因此他算得上是“根红苗正”,有着这么两层关系,现在圈内也基本把他视为查三爷的接班人了。
但是,许伟对这一切看的很清,什么“瓢把子”、“许爷”,都是他妈的扯淡。那些和他一样冒着蹲监风险偷捕白狐的人之所以尊敬他,还不是想从他嘴里套出点情报;而那些负责收货的“后宫老板”之所以尊敬他,还不是自己有着这一门独特的捕狐技巧?
“许爷”……哼!自己一旦身体不行,被野兽、天气弄的挂了;或是头脑不行,再也找不到狐穴了;亦或是运气不行,被绿衣抓了坐牢,无论上面哪种情况发生,那些平时对自己和颜悦色、点头哈腰的老熟识立即会把自己踢得远远的,就像垃圾一样扔掉,甚至连记忆都会自动消除。
师傅查三爷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竟然没有人,哪怕是一个人提过他,仿佛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查三爷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
这也是“捕狐者”这种见不得光的影子行业的一种悲哀。
“捕狐者”,顾名思义,以抓捕狐狸为职业的人,不过其真实意义要比字面上的复杂的多。
首先,这行捕捉的是十分珍稀的白狐幼崽,即北极狐幼崽。北极狐一般分布在亚北极带,在中国十分稀少,只在靠近俄罗斯南部的兴安岭山脉的严寒地区才会出现。
其次,这行捕捉白狐,并不是为了剥皮、取肉卖钱,尽管野生白狐的皮和肉很珍贵,但也就是千把块钱的价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已经有人进行北极狐的饲养,因此现在为了这点钱冒着坐牢甚至生命的风险去抓捕野生白狐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个行当的产生呢?简言之,贵族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在短时间内迅速与大部分“后富起来”的人群拉开了距离与档次,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